文章提交注意事项:
请在发布文章时用HTML代码加上至少一条新闻来源的链接;原创性消息,可加入相关信息(如涉及公司的网址)的链接。有任何问题,邮件至:he.fang#zhiding.cn
注意:收到邮件乱码的用户请修改客户端的默认字体编码,从"简体中文(GB2312)"修改为"Unicode(UTF-8)"。
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Solidot 公告
投 票
热门评论
- 笑看外挂 (1 points, 一般) by cnma_001 在 2025年04月03日13时47分 星期四 评论到 韩国游戏工作室竞争开发星际争霸新作
- 一个数据参考 (1 points, 一般) by hhding 在 2025年03月31日09时06分 星期一 评论到 AI 数据中心太多了
- 非技术的说法 (1 points, 一般) by hhding 在 2025年03月31日08时56分 星期一 评论到 AI 数据中心太多了
- 主体错误 (1 points, 一般) by solidot1740402558 在 2025年02月24日21时10分 星期一 评论到 Starlink 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
- 先能过了小米高考再说 (1 points, 一般) by ooxx 在 2025年01月06日15时4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小米修改了引导程序解锁政策
- (1 points, 一般) by 18611782246 在 2024年12月18日18时06分 星期三 评论到 司机死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较低
- BaD kEyBoArD: eXtRa SpAcE (1 points, 一般) by lot 在 2024年12月11日04时10分 星期三 评论到 高温环境可能加速衰老
- BaD kEyBoArD: tYpO (1 points, 一般) by lot 在 2024年12月11日04时09分 星期三 评论到 Goolge 宣布了新量子芯片 Willow
- 喵喵喵 (1 points, 一般) by solidot1733326472 在 2024年12月04日23时35分 星期三 评论到 澳大利亚面临太阳能供大于求
- 懂了 这就去安装刺客信条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4年11月27日19时36分 星期三 评论到 微软临时阻止安装刺客信条等育碧游戏的 PC 更新 Windows 11 24H2
8 月 31 日发生的阿富汗地震至今已造成逾 3000 人死亡,逾 4000 人受伤。8 月 31 日 23 时 47 分,位于阿富汗邻近巴基斯坦边境的楠格哈尔省与库纳尔省地区发生 MW 6.0 级地震,之后发生了一系列余震,其中两次余震震级超过 5 级:9 月 2 日发生的 5.2 级以及 9 月 4 日的 5.6 级。阿富汗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交汇处,因此地震易发。USGS 估计死亡人数最高可能多达 1 万,有 89 万人受到地震剧烈震动的影响。专家称,地震深度浅、建筑材料质量低(大部分房屋用泥石建造)以及震中下方的地面由软沉积物组成,以及地震前的大雨等因素都导致了此次地震死亡人数巨大。
《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气候研究论文指出,地球在岩石构造中封存碳排放能力的实际上限预计为 1.46 万亿吨。研究人员称,在当前的变暖减缓情景下,该上限可能会在 2200 年达标,这提示各国应重新考虑碳封存在其减排计划中的作用。为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二氧化碳源必须与二氧化碳汇的除碳量相当。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方法是利用捕获与封存技术将碳排放封存在地质构造中数百年或数千年。虽然之前有建议认为这一储碳量出奇的大,但仍需开展研究来明确其上限。根据 1.46 万亿吨的储量上限,论文作者指出地质碳封存能逆转今后最多 0.7°C 的全球变暖。同时该储量的约 70% 在陆地上,储存潜力较高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美国、中国、巴西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多为大型化石燃料开采国。
根据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建造在砂质土壤之上、缺乏排水系统的非洲城市正在裂开,形成了很多会吞噬房屋和商铺的巨大沟壑。研究人员利用 2021-2023 年拍摄的卫星图像,在非洲 47 个城市中的 26 个城市识别出 2922 条城市沟壑,累计近 740 公里长。研究团队还使用比利时中非皇家博物馆的历史航拍照片进行交叉比对,发现城市沟壑在 1950 年代只有 46 条。研究显示,仅在刚果民主共和国,2004-2023 年间平均就有约 11.86 万人流离失所。研究人员估计,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未来 10 年非洲各地可能会有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是受灾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该市共有 868 条城市沟壑,总长 221 公里。
根据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森林砍伐过去 20 年导致局部地区气温升高,逾 50 万人死于与热相关疾病。2001-2020 年间,热带地区约有 3.45 亿人遭受了由森林砍伐引起的局部气温上升,其中 260 万人的热暴露增加了 3 摄氏度。研究人员估计,森林砍伐导致的变暖过去 20 年每年造成 28,330 人死亡。其中逾半数在东南亚,该地区受高温影响的人口较多;三分之一在热带非洲,其余在中美洲和南美洲。
根据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从 2002 年至 2021 年,全球直接暴露于野火的人口增加了 4 成。尽管同期过火面积减少了 26%,但这种增长仍在发生。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有更多的人生活在野地-城市交界带——换言之:人们正迁入野火频发地区。此外在 2002 年至 2021 年间,尽管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野火灾害引发更多的关注,但全球 85% 的与野火的接触发生在非洲(虽然那里的野火通常未达灾难性级别)。在 1990 年至 2021 年间发生的野火造成至少 2500 人死亡和 1 万又 500 人受伤,而全球有 153 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野火引发的空气污染。
发表在 PNAS 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2024 年夏季,连续 6 周的创纪录高温导致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冰融化量创历史新高。到今年夏末,该群岛上 1% 的陆地冰层已经消失,足以使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 0.16 毫米。一半以上的斯瓦尔巴群岛都被冰覆盖。1991 年以来,平均每年夏季融化的冰不到 100 亿吨。但在过去 5 年中,有 4 年创下了夏季冰流失的新纪录。研究团队估计,去年夏季总共损失了大约 620 亿吨冰,且几乎全部源于表层融化而非冰川入海。气候模型显示,随着地球持续变暖,这种情况将变得更加普遍。
由 NASA 与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联合研制的地表水和海洋地形卫星(SWOT)所提供的数据,正助力改进海啸预报模型,为沿海社区带来福祉。当地震或水下滑坡等扰动的强度足以让从海底到海面的水体发生位移时,就会引发海啸。当地时间 7 月 30 日 11 时 25 分,俄罗斯堪察加半岛近海发生 8.8 级地震并引发海啸,SWOT 在地震发生约 70 分钟后记录下了此次海啸。SWOT 数据从多个维度呈现了堪察加地震引发的海啸前沿情况。测量数据包括超过 45 厘米的波高——在高亮轨迹中以红色显示,以及海啸前沿的形状和传播方向。在视觉图像中从西南向东北延伸的高亮区域所示的 SWOT 数据,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海啸研究中心制作的海啸预报模型形成对比。将二者进行比对,有助于预报人员验证模型,确保准确性。
2008 年 5 月 12 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造成逾 6.9 万人遇难,根据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这场大地震的后续影响持续了至少十几年。汶川地震将大量岩石和土壤冲入当地溪流与河流。河流带走的地震沉积物流量分为两类:悬浮在水中的细颗粒沉积物,称为悬移质;沿河床滚动或跳跃前行的粗颗粒物质(砾石至巨石),称为推移质(bedload)。科学家早已发现,地震后悬移质流量会增加。但这只是部分事实。研究团队发现,汶川地震后岷江的总沉积物流量增长了 6 倍,而推移质流量更是增加了 20 倍。这意味着,地震后河流中约 65% 的沉积物是推移质,而在同等规模的山地河流中,这一比例通常只有 20% 左右。这一高流量状态至少持续了十年——研究人员发表论文前最后一次实地观测时依然如此。大地震后续影响持续的时间超出了预期。这意味着灾难之后在原地按原有方式重建是不明智的,因为风险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因地形改变而增加。被淤积的河道已无法承受原来其或许可以承受的十年一遇洪水。
对 1609 个美国城市里 5424 名在 3 年观察期中至少搬迁了一次的个体的手机数据的分析显示,从一个不太适宜步行的区域搬到一个更适宜步行的地方,会让身体活动增加,反之亦然。178 人从评分 48/100 的城市搬到纽约市(评分 89/100)后,他们的身体活动水平从平均每天 5600 步增加到了 7000 步,增幅达 1400 步。这一效应对于反向迁移的参与者也同样成立。这些观察结果在不同性别、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BMI)的人群中均保持一致。研究人员预测,步行友好城市有助于提升当地居民的有氧活动水平。
6500 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我们人类有生之年死于小行星撞击的风险有多高?根据发表在 arXiv 上的一篇预印本,研究人员模拟了 500 万个直径大于 140 米的近地天体(NEO),模拟了近地天体的轨道,并统计 150 年来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次数,以判断 NEO 撞击地球的可能性。随后研究人员将这些结果与个人在 71 年的人生中发生其他不幸事件的机率进行比较,包括雷击、被大象攻击和一氧化碳中毒等事件,计算一个人死于这些事件的机率有多大。结果发现,大小超过 140 米的近地天体的撞击频率估计约为每 1.1 万年一次。直径 140-200 米的近地天体坠落海洋可能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而直径 180-200 米的近地天体如果撞击人口稠密的地区,则有可能影响一百万人,更大的近地天体撞击可能影响整个世界。因此即使近地天体撞击地球,但若其直径较小,大多数人仍然有很大的幸存几率。研究人员发现,当一氧化碳中毒和大象攻击等事件发生时,造成人员死亡的可能性就大得多。而一颗直径超过 140 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机率比一个人一生中被闪电击中的机率,以及被土狼袭击的机率都要高。另一方面,一个人一生中感染流感或遭遇车祸的机率远高于经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机率,这也许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研究团队强调,这并不是要忽视行星防御的重要性,而是让大众能在理解真实风险的同时,理性看待小行星威胁。
在亚马逊和巴拿马等热带地区,即使在几乎未受破坏的雨林中,某些鸟类的种群数量也下降了多达 90%,而愈发强烈的极端高温很可能是主要因素。一项新研究发现,在 1950 年至 2020 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 25%-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或海鸟。随后他们从全球环境历史数据库获取了有关栖息地破坏的数据,并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获取了天气和气候的历史数据。比较所有数据后,他们发现,在南北纬 21°-43°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栖息地破坏是导致鸟类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这与其他研究一致。然而在热带地区,极端高温才是最大的原因。研究人员表示,在这些地区,鸟类通常生活在接近其耐热极限的边缘,一旦超过这个极限就会死亡。即使能在极端高温事件中幸存下来,变差的健康也会减少它们繁殖的机会。
根据发表在 PNAS 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报告,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利用人类固体排泄物生产的生物炭,每年能满足全球 7% 的磷肥需求。生物炭与从尿液中提取的营养物质结合后,能提供全球农业所需磷的 15%、氮的 17% 和钾的 25%。生物炭生产过程可将固体排泄物的体积和重量减少最多 90%,同时还可以根据特定作物的需求调整营养比例。
6 月 26 日一颗陨石在美国佐治亚州上空爆炸,碎片击穿了 Henry 县 McDonough 市一户民居屋顶。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研究人员检测了陨石碎片,发现它属于球粒陨石(Chondrite),根据其类型该陨石的形成于大约 45.6 亿年前,比地球的形成时间还要古老 2000 万年。该居民表示仍然在家周围发现撞击留下的碎片。
数据显示,全球最常见四种塑料有三分之二由七个国家生产,其中中国的产量是另外六个国家的总和。在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PS)四种最常用塑料中,中国占比 34%,美国 13%,沙特 5%,韩国 5%,印度 4%,日本 3% 以及 德国 2%。数据还显示,塑料生产高度集中于少数几家大型企业,18 家公司占全球塑料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最大的塑料生产商是中石化,占全球产量的 5.4%,其次是 埃克森美孚的 5%,巴赛尔公司(LyondellBasell)的 4.5%,沙特阿美的 4.3%,中石油的 4.2%。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AIMS)报告,大堡礁珊瑚白化事件创下纪录。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绵延 2,300 公里。珊瑚白化现象是珊瑚礁所表现出来的病理特征,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是全球暖化导致海水温度过高。如果珊瑚经历超过其热极限 1 摄氏度的水温,它们可能会在两个月内死亡。如果水温高出 2 摄氏度,它们会在一个月内死亡。AIMS 在 2024 年 8 月至 2025 年 5 月期间对 124 个珊瑚礁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报告显示,大堡礁三个地区中有两个发生珊瑚数量最大幅度的下降。北部和南部地区受影响最严重,珊瑚覆盖下降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地球》(Earth)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自 1800 年以来,人类与自然的联结度下降了 60% 以上。通过城市化进程、社区野生动植物减少的数据,以及父母不再向子女传递亲近自然的习惯等因素,研究人员追踪了 220 年来人类生活中自然元素的缺失。结果显示从 1800 年到 2020 年,自然词汇在书籍中逐渐消失,其中 1990 年的降幅达到 60.6% 的峰值。计算机模型预测,如果没有深远的政策和社会变革,人类与自然的联结度将继续下降。随着社区日益城市化、父母不再传递“面向自然”的价值观,下一代将继续失去对自然的认知。而最有效的干预措施是让儿童从小接触自然,以及对城市环境进行大规模绿化。
根据发表在柳叶刀期刊上的一则评论,专家警告全球塑料危机,认为塑料每年造成的健康相关损失达到至少 1.5 万亿美元。自 1950 年以来,塑料产量增长了 200 多倍,到 2060 年塑料产量将达到每年 10 亿吨以上。结果是整个地球从从珠穆朗玛峰顶到最深的海沟都被塑料污染,全世界目前的塑料垃圾重达 80 亿吨。而不到 10% 的塑料被回收。塑料会导致空气污染和接触有毒化学物质,而微塑料则能渗透进人体。塑料污染甚至会增加携带疾病的蚊子,因为散落各地的塑料捕获的水为蚊子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场所。石油公司和塑料行业认为,对抗塑料污染的重点应放在回收塑料而不是削减产量上。
世界气象组织(WMO)确认了最长闪电新世界纪录 — 闪电距离长达 829 公里。这个特大闪电发生在 2017 年 10 月,它从美国德克萨斯州东部延伸到堪萨斯城附近 — 相当于欧洲巴黎和威尼斯之间的距离。开车大约需要 8 到 9 个小时,商用飞机至少需要飞行 90 分钟才能覆盖这段距离。新记录误差幅度为±8 公里。它比之前的记录(2020 年 4 月 29 日横跨美国南部部分地区的 768±8 公里(477.2±5英里)长了 61 公里。
卫星观测显示,自 2002 年以来,受气候变化、不可持续的地下水利用和极端干旱的影响,地球各大洲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淡水流失。全球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 101 个国家,过去 22 年这些国家一直在流失淡水。据联合国预测,未来 50-60 年世界人口预计将会继续增长,与此同时,淡水供应量急剧减少。研究发现,68% 的流失来自地下水,流失的地下水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超过了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融化。2014-2015 年可能是一个转折点,此后气候极端事件加速,地下水使用增加,大陆加速干燥,超过了冰川和冰盖融化的速度。
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报告,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7 月 29 日 23:24 UTC 发生 M8.8 级地震。太平洋沿海地区发布海啸警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第一波海啸已经抵达日本海岸,北海道十胜港观测到了 40 厘米高的海啸。这次大地震是 2011 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M9.1)以来的最强地震,为有记录以来第六强地震。目前暂无死亡报告。